罪犯父亲的担当
2024年04月26日
父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重要主题。不论是文学中朱自清的《背影》、梁晓声的《父亲》,还是音乐中许飞的《父亲写的散文诗》、筷子兄弟的《父亲》,抑或是电视剧中的《人世间》……诸如此类关于父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都表达了平凡的父亲、不平凡的父爱,每次看这些文字、听这些歌曲、看这些影视剧,都很容易引发共情。尤其是夜深人静独处时,更容易让人潸然泪下。
在我的办案经历中,男性当事人占据绝大多数。我经常说,刑事危机面前,自私不是缺点,而是人性本能。但,身为父亲的当事人在刑事危机面前的人性表现总是例外。不论任何时候,父亲都倾向于将家人利益最大化摆在第一位,把最好的结果留给家人。
我们不能美化犯罪,但也不能否认犯罪人对家属的爱,更不能否认他对家属、对家庭的担当。
一、恩怨
刘先生是一位农民,却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是邻里乡亲公认的“优秀父亲”。每年寒暑假女儿回家,刘先生都非常开心。这年春节,刘先生想要在家里组织一次烧烤,一家人开开心心地迎接新年。然而,事与愿违。
刘先生和邻居之间因为公用电费分摊和出行道路等问题积怨已久,出于邻里和谐的考虑,刘先生一家始终忍气吞声。邻居经常把石头和树枝放在他家门前,或者干脆在路上挖出一条沟,影响刘先生的车辆正常出入。因为刘先生家出入必须经过这条路,无奈之下,刘先生只好每次都用泥土和石头将路面填好。但填好后不出几天,邻居又会在路上挖坑或者堆放竹子,阻挠刘先生一家出行。刘先生不堪其扰,为此村委会也多次帮忙协调,但依然无法解决两家的矛盾。
大年初二,两家人的矛盾彻底激化。邻居一早就在路边开骂,但是大过年的,刘先生并不想和他争辩。奈何中午刘先生出去置办烧烤材料回来时,邻居又开始骂街。双方家属发生激烈的争吵互骂,冲突逐渐升级失控。
“他们已经骂了我一年多了,每次都是骂我全家死光,又咒我路上出车祸去死,平时骂我就算了,当天我女儿回来了,而且还是大年初二这样的日子,他们竟然又在那里骂我一家人,连我女儿都听到了这些话了,我当时真的是气得很厉害。他们还拿起石头对我指指点点,当时她手里还拿着长柄镰刀,她老公手里也拿着耕田的工具。”
刘先生说当时他已经忍无可忍,“这条路我们肯定是要走的,我开车过这条路的时候,只要你们敢拦,我就敢撞。”
邻居几人拿着铲子、长镰刀、石头站在路边挑衅,“来呀、来呀”。
“我当时开车过去,本来就是想着吓一吓他们的,只是开到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一家人还拿着镰刀和石头,甚至还想砸我的车。当时我气得头都晕了,一时间也没有想会造成什么后果,我就不管不顾直接开车,没承想后车身倾斜,突然冲向路边,撞向了他们。”
后来,发生了人员死亡的结果,刘先生在家里等待公安机关的到来,最终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刑事拘留。一审判决刘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心结
事发时,刘先生的女儿在家里没有看到这一幕,面对故意杀人罪、无期徒刑的裁判结果,她很难接受,毕竟头顶“杀人犯女儿”的名头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
“如果事实真相是故意杀人,我也能接受这个判决结果,能接受‘杀人犯的女儿’的身份,但是,我不知道事实真相,我很想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只要判得不对,哪怕只有一点改判的空间,我都必须倾尽全力去为他争取。”
刘某的女儿非常渴望了解案件事实真相:是不是故意杀人?当时开车过去真的就想撞死被害人吗?还是只是想吓唬对方,但由于车辆失控或者操作失误等原因才导致撞死了人?撞人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究竟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过失致人死亡还是交通肇事罪?
刘先生的家属非常困惑,但让家属更加不解的是,刘先生在态度上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感觉,上诉意愿不强,认为家里没有钱、没有“关系”,上诉也不可能改判,不如算了早点服刑,争取减刑早日出狱。
刘先生和女儿之间的沟通存在物理隔离和心理隔阂。他既没有途径能够直接与女儿沟通,告诉她事实真相以及内心的真实想法;即便有这样的途径,如果确为故意杀人,作为父亲的刘先生也不太可能向女儿坦诚自己的“阴暗面”,无法开口;就算能够勉强向女儿开口,讲述事实真相,他们两人都无法准确评判法律上的利弊,作出最佳的决策。
刘先生与女儿之间存在心结,能不能解开,对于他们家庭关系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在案件审结之前,解开这个心结,那之后可能永远也无法解开,心理隔阂永远无法消除。判决生效后,父女之间再讨论事实的真相显然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而服刑完毕后,时过境迁,他们更不可能再谈起这件令人悲伤的陈年往事。
三、沟通
唯一能解开他们心结的人,只有辩护律师,这很考验辩护律师的沟通能力。除了专业可靠的法律意见,陪伴、治愈、安抚等精神支持,也是辩护律师需要为当事人及其家属做的重要工作。
他们的心结在一审阶段无法得到解决,刘先生的家属连具体的案情都无法了解,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结。
一审判决后,我们接受委托介入案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非常好的沟通效果。虽然没有开展有效的辩护工作就结案了,但我们成为刘先生和家属的沟通桥梁,完成了陪伴、治愈、安抚的工作,解开了他们父女的心结,让所有人都能够对此释怀。
辩护律师:你不想上诉,想要撤回上诉,是什么原因?
刘先生:我们没有“关系”,我感觉上诉基本不会改判。在看守所里面也见过很多案例,很少有上诉成功的,所以我不想上诉了。
辩护律师:一审判决认定你犯故意杀人罪,你有意见吗?
刘先生:意见是有的。
辩护律师:具体什么意见?
刘先生:我本来也不是要故意撞死她,只是想吓唬她,没有想要撞死她。
辩护律师:对一审判决认定你构成故意杀人罪,你有意见,为什么不上诉?
刘先生:感觉上诉不会有效果,行动上我确实撞死了人,确实杀了人,上诉可能没有效果。
辩护律师:你当时真的想要撞死她吗?
刘先生:不是,我是想吓唬她,但停不下来,方向歪了,就撞到了。
辩护律师:为什么不停下来?
刘先生:停下来就可能被他们打死。
辩护律师:对于你想撤回上诉的事情,你的家属非常不理解。他们很想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当时你真实做了哪些事情?是不是确实想要撞死她?为什么撤回上诉?认定你构成故意杀人罪,究竟对不对?如果你确实不是故意杀人,家属一定会倾尽全力为你争取;如果一审判决没有错,家属也接受,撤回上诉都没有问题。但是,家属不想要这样不明不白地背负起故意杀人犯家属的“名声”过一辈子。所以,你要告诉我事实真相,我帮你做好沟通工作。
刘先生:凭良心说,当时的情况是……
辩护律师:好的。你最后再考虑一下是否撤回上诉?
刘先生:上诉应该不会成功,我还是撤回。
四、担当
关于事发经过,刘先生跟我说了很多,这些都是从未和一审辩护律师说过的“掏心窝”的话。我感受到他是一个朴实的农民,更是一个有担当的父亲。
刘先生:他们家已经欺负我们家很多年了,这些年来我一直忍让,即便他们骂得再难听,我们也没有动手。如果没有改变,我们家人只会继续被他们欺负。这次,他们确实太过分了,当时我也是特别生气,忍无可忍,就想要开车去吓唬吓唬他们,结果他们不仅没有被吓到,还来砸我的车,事情到这份上,我没有退路了。
这个事情早晚都会发生。既然事情发生了,我就是要负责任的。人可以欺骗别人,但永远无法欺骗自己,必须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面对自己的良心,做人做事要有良心、有底线。不管当时我怎么想,客观上,我当时确实撞死了她,我是要负责的。
辩护律师:关于退赔,你有什么想法?你家属还想砸锅卖铁、举债来向被害人家属退赔,求他们谅解,争取让你判得更轻。对此,你有什么意见?
刘先生:退赔的事情,我想了很久,还是不要去退赔了。我们家没有那么多钱,我早点服刑出来也赚不了那么多钱。如果砸锅卖铁借钱退赔那么多钱给他们,我心里很不舒服。他们家一直到现在一点改变的意思都没有,现在我们还向他们赔偿,请求他们谅解,给他们那么多钱,他们只会变本加厉,继续欺负我老婆、小孩、弟弟、妹妹,所以不能赔偿,求他们的谅解。
现在我犯了这个事情,他们付出了代价,我也付出了代价,双方都罪有应得,坐牢这么久我认了。至少他们家以后知道我们家不好惹,知道要是再欺负我们,我们家人不惜一命抵一命,那么他们以后不再敢欺负我们家。我一个人坐牢,换来家人的安宁,很值得。即便我们退赔,求得他们的谅解,二审也不一定能从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如果我身体不好,服刑几年就死掉,家里砸锅卖铁借钱赔偿这么多钱,也没有意义,还让家里背负这么巨额的债务,还一直被欺负,抬不起头做人,不值得;如果身体好,我从小就是吃苦耐劳的,服刑没有问题。
我已经认识到错误,希望好好改造,早点去监狱服刑,尽早减刑出狱。
辩护律师:好的,你还有什么要补充吗?
刘先生:没有了,谢谢赖律师,请帮我好好安慰劝解家属,尤其是告诉我女儿,我是经过充分考虑才作出这个决定的,不要难过,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不用担心我。
辩护律师:好的。没有问题。
刘先生作为父亲的担当着实让我感动,对家庭、家人的担当让人动容,再一次见证了平凡、朴实的父爱。眼前当事人的利弊考量那么熟悉,大多数父亲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以家人为中心进行利弊考量,近乎“无我”的状态。这是我见过对于退赔谅解最全面的利弊分析之一。
五、泣不成声
当我把事实真相、刘先生的这些想法告诉刘先生的女儿,她泣不成声。我只能安静地陪伴,让她把案发一年多以来压抑的情绪尽情宣泄。
刘先生的家属对辩护律师的工作很感激,感激我们帮她化解了心结,帮她解决了案发以来耿耿于怀的问题,也让她更进一步地了解了自己的父亲。
办案不仅需要法律,辩护律师提供的不仅仅是法律意见。很多案件中,专业可靠的法律意见能发挥的作用是不确定的,但是,良好的沟通、对当事人及其家属的陪伴、治愈、安抚等精神支持,所起到的帮助作用是确定、现实、亟需且卓有成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