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情感,无正义——宋氏巴洛克音乐年会主任致辞
宋福信 2025年02月06日
欢迎大家光临宋氏,一起共度一个浪漫美好的年会之夜。今天,恰逢宋氏成立五周年,五年前,在律师界普遍做大做强的潮流下,宋氏选择了另一条路,选择了在刑事业务这一个细分领域做精做细,探索刑事专业化、一体化律所的发展之道。这五年来,承蒙各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也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宋氏稳定实现了三级传承,后浪推前浪,今天也庆祝新拓办公区域的启用,延续宋氏古典优雅的风格。
如果您问我们,这五年来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我和我的同事们会说,我们尽力帮助了一些弱势的、身处困境的人,不管他们的出身和身份,也不管他们被控何罪,我们毫不犹豫地和他们站在了一起。我们坚信,律师不遗余力的辩护,是实现公平和正义的必要途径。
我们经常分享成功的案件,但是更让我们无法释怀的,却是那些辩护失败的当事人;我们经常总结辩护技能和方法,是因为我们想为行业的专业化尽绵薄之力;我们精心形成各类实务作品,是希望能让法律行业内外的人都能了解刑辩的意义、刑辩的价值和刑辩的魅力。
我们还会举办一些有意义的跨界活动,展现法律人的形象,拓宽我们的理念和视野,比如我们的艺术年会系列。三年前,我们曾经举办过一次与油画展相结合的年会,探讨美术与法律的人文共性,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从事法律工作。2024年的年会,我们选择的是与音乐相结合的主题。请允许我用三分钟的时间分享一下音乐与法律的共性和联系。
音乐与法律,一个是飘渺灵动的代表,一个是严肃理性的典范,两者迥然不同,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很多人不知道,其实,音乐是和法律联系最为紧密的艺术。
法律是伴随音乐而诞生的。在古希腊词语中,“法律”一词nomos同时有“曲调”、“歌曲”的意思。中国古代只有律,没有法,比如大唐律,律最早是什么呢?就是定音笛,是调音的工具(所有的乐器都要听从定音器,如同所有人都要遵从法律,充分反映了汉字的奇妙)。
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是配上了音律的,当时连小孩都会唱。我国从周朝开始的“礼乐之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礼就是社会规则,法律的雏形,乐就是音乐。所以,在历史长河中,音乐与法律一起承担了政治和社会管理的功能,音乐能让外在的法律潜移默化,形成内心的认同,两者共同构建起从内到外的美善的秩序。
音乐有“乐谱—演奏者—听众”,同样,法律有“成文法—实务工作者—公众”,而且,很多人不知道,法律和音乐一样,也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在古典主义时期,立法者希望制定出严密完整的法律,解决所有的问题,就如同创作出对称完美的古典音乐一样。那个时期,司法者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原意去适用法律,演奏者也必须忠实于原作品,不能有个人风格的即兴演奏。
后来人们发现世界上没有一部完美的法律可以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法律工作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去解释和应用法律,就如同浪漫主义时期,演奏者们开始遵循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演绎作品。这说明,社会理念在不断变化发展,从重视整体到强调个体,从崇尚秩序到推崇个性。
根据记载,1829年,年仅20岁的门德尔松在柏林歌唱学院指挥乐团,以其个人风格创新性地演绎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成为音乐史上的一桩重大事件。无独有偶,在同一时期,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马歇尔执笔起草了著名的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案的判决,他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条文来裁判,而是依靠自己对联邦宪法的理解而作出了裁判,这两个事件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担心司法者在具体应用法律时不能准确理解法律,所以出现了司法解释。我的理解是,由于事实复杂多变,司法解释不宜对某一事实的认定问题,作出确定性的“答案”。比如,司法解释规定,只要嫌疑人被检查时未如实申报的,即认定其对代带的行李中藏有毒品是“明知”的;归还本息主要通过借新还旧来实现的,即认定嫌疑人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为追求统一而做出的这些规定,限制了司法者认定事实的能动性,导致个案认定机械刻板。
在司法者解释和适用法律时,有一句名言,善良是最好的法律,而音乐的熏陶能构建人们心中的真善美。
音乐之美,在于和谐,同样,正义也是一种和谐的内在情感状态。难听的声音、不正义之事都会引起人们不舒适的情感。有人认为,演奏音乐时应该投入真情实感,而适用法律时则应该理性,不应该掺杂个人情感,这显然是错误的。没有情感,不会有正义。音乐家重要的天赋是乐感,而法律工作者基本的素质则是正义感,两者殊途同归。
关于音乐与法律的联系,难以一一列举,今晚典雅的巴洛克音乐将会在典雅的法律空间响起,相信能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和思维的火花。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莅临和线上的朋友们,感谢九位出色的表演者,感谢宋氏的小伙伴们组织了这一场精彩的活动,说实话,组织一场活动的难度,不亚于组织一场无罪辩护,但都是值得的。
预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愿宋氏成为你们永远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