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实务文章/办案手记

从枪杀美国保险巨头CEO案,剖析中美刑事诉讼制度差异

周泳秀 何清仪    2025年03月04日

从枪杀美国保险巨头CEO案,剖析中美刑事诉讼制度差异

2025221日,备受关注的枪杀案嫌疑人路易吉·曼吉奥内(Luigi Mangione)在曼哈顿的刑事法庭出庭受审。路易吉被指控于2024124日凌晨,在纽约曼哈顿中城区希尔顿酒店外持枪杀害了美国联合健康集团保险部CEO布莱恩·汤普森(Brian Thompson)。他被美国民众誉为“刺客英雄”、“现代罗宾汉”,许多网友甚至跑到街上举牌声援,要求政府无罪释放路易吉。

“正义之士”将面临什么样的刑事指控?在哪里被起诉?是否会被判处死刑?中美的刑事诉讼制度有何不同之处呢?借路易吉一案,笔者简单分享美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几个特点。

管辖权:同一罪行竟能被起诉三次?

在我国,一个犯罪行为只能在一个地方的司法机关起诉,只能受到一次刑事处罚。路易吉被逮捕后,联邦检方、纽约州检和宾夕法尼亚检方同时都路易吉提起了诉讼,为什么会出现同时被三次起诉的情况?管辖权是归属哪一方?这涉及到美国法律中独特的双重主权原则(Dual Sovereignty Doctrine)问题。

在美国,各个州和联邦政府均享有主权,每个州是一个独立的司法管辖区域,拥有独立的法律规定。1852年,联邦最高法院第一次在判决中宣布了联邦制“双重主权原则”,认定对同一案件相继由州和联邦起诉是合宪的。

针对辩方提出的同一个犯罪行为受到多次处罚的质疑,最高院认为,“犯罪在法律上的含义是指违反法律”,所以,当一个行为触犯多个主权的法律时,“不能说罪犯因同一罪行受到两次惩罚,而只能说他的一个行为触犯了两项罪行,而对每项罪行他都应受到公正的惩罚”。

因此,即便是同一个行为,也有可能在不同的州,或者联邦政府,被起诉多次。即便是犯罪构成要件完全相同、法律条文用语十分类似的两项罪名,也不能视为“同一罪行”。

回归到本案,路易吉在纽约州枪杀汤普森的行为,违反了纽约州法和联邦法律,而案发之后逃亡宾州,使用假身份证等行为违反了宾夕法尼亚州法律,所以联邦法院、纽约州法院和宾夕法尼亚州法院对此皆有管辖权。

刑事指控:谋杀罪还分不同的级别?

据公开资料显示,路易吉在纽约州被指控11项罪名。纽约州检认为,路易吉企图通过暴力行为威胁平民或政府机构,其谋杀行为与恐怖主义活动相关,所以指控一级谋杀罪、涉及恐怖主义罪行的二级谋杀罪,以及一般情形下的二级谋杀罪。此外,由于路易吉非法持有枪支,伪造了新泽西州驾照,所以还被追究了非法持有武器的多项指控(二级、三级和四级非法持有武器罪)、持有伪造文件罪(二级)。另外,路易吉还分别在宾西法尼亚州、联邦层面都各被指控了4项罪名。

这些罪名是不是听起来非常绕?为什么犯罪会有一级、二级之分?这是源于美国特殊的刑事法律制度。

在国内,罪名是根据行为结果和主观心态来设置的,不存在级别之分。例如,和杀人相关的罪名,有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他人死亡犯罪、过失致人死亡罪。但在美国,罪名是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划分了不同的等级。每个州都有不同的规定,就谋杀罪(murder)而言,最常见的是划分两个等级,一级谋杀和二级谋杀。

一级谋杀被告人有意图且有预谋(intent with premeditation为前提,并规定了特定的情节。例如,在纽约州,如果受害人是国家公务员、警察或权威人士等特殊身份,或者被告人涉嫌买凶杀人等恐怖主义犯罪,则构成一级谋杀。

举例而言,电影《消失的她》里面,男主为了杀妻骗保,事先谋划了整个杀人过程,包括购买意外险、订行程、带妻子潜水看“海底星空”,杀妻后制造失踪假象等等。放在美国,男主的行为构成有预谋的一级谋杀罪。

二级谋杀不需要预谋,但要有意图intent)杀人,其中包括明知该行为会导致他人死亡,却放任或漠视行为的发生,类似与中国的“间接故意”。

例如张三在卖肉过程中和屠户发生争执,屠户顺手抄起杀猪刀砍向张三的大腿导致其流血过多死亡。屠户在杀害张三的那一瞬间,并没有对杀人行为进行预谋,但他明知砍杀行为有导致张三死亡的风险,仍然放任该行为发生,屠户的行为构成二级谋杀。

除此之外,有些州还有重罪谋杀felony murder)的规定。重罪谋杀和一级、二级谋杀不同,指的是行为人实施了某些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危险行为(如抢劫、纵火、绑架、性侵、强奸等),导致受害人死亡时,无论行为人对死亡结果是否持有故意的意图,都构成重罪谋杀。

美国法上曾经有个经典的例子,被告人持枪抢劫商店,受害人因害怕恐惧而突发心脏病死亡,即便是被告人没有伤害被害人的故意,也有可能被指控重罪谋杀。

除了谋杀罪外,美国刑法还规定了激情杀人Voluntary manslaughter)和非激情杀人Involuntary manslaughter),这两种犯罪的严重程度比一级、二级谋杀低,有的州会把这两类犯罪称为三级谋杀。

激情杀人是指行为人在强烈、激动的情绪干扰下实施了杀人行为,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受到了足够的挑衅(intent with provocation)。在国内,激情犯罪也经常被用作从轻处罚的理由。

例如,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丈夫发现妻子和情夫通奸,气愤不已,拿猎枪射杀情夫,如情夫因此死亡,则丈夫的行为构成激情杀人。

非激情杀人则与我国的过失致人死亡有相似之处,指的是行为人在重大鲁莽(recklessness或疏忽大意negligence的前提下,实施了伤害行为导致他人死亡。

                                                                                

我们把一级、二级和三级谋杀(激情杀人、非激情杀人)的规定制作了一个图表,方便理解:

陪审团裁判:法官不是掌握生死的“父母官”

美国仍有27个州适用死刑,联邦法律也保留了死刑。路易吉被指控谋杀罪,根据纽约州法律,最高刑罚是终身监禁且不得假释;但根据联邦法律,可以被判处死刑。

众所周知,美国是采用陪审团制度。早在1215年,英国的《自由大宪章》确立了在公众组成的陪审团之下受审的权利(the right to trial by a jury of ones peers),原意是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国王也要在民众的监督下受审。

在美国,死刑案件的法庭审理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定罪阶段,陪审团根据在案证据、控辩双方提供的证人、控辩双方的意见来综合审查,认定被告人是否有罪。12名陪审员必须达成一致意见,否则被告人将无罪释放。

第二个是量刑阶段,如被告人被认定有罪,那么控辩双方就适用死刑的问题展开辩论。控方会指出本案的加重情节,如犯罪手段的恶劣程度、被告人的犯罪历史等;而辩方则围绕着从轻、减轻情节进行辩护,包括被告人受严重的精神疾病、童年创伤等因素影响。要适用死刑,12名陪审员需达成一致意见;如无法达成一致,则只能适用无期徒刑。陪审团给出意见后,法官一般无权改变。

可能会有人提出疑问,陪审员都是普通民众,不具备法律知识,他们能够公平公正地适用法律吗?把一个人生死的决定权交给他们,是否合理?这个问题,笔者也曾和美国的检察官交流过,他们认为,正是因为死刑的严重性,才需要交给民众决定,至于法律的适用,检察官、律师有义务做好解释工作,以保证陪审员充分理解法律,这也就是庭审的意义所在。并且,刑事犯罪和社会的道德准则紧密相连,如果12个民众根据现行法律和道德准则,都认为要适用死刑,那么死刑就是合理的。

有趣的是,在路易吉案件中,受广泛社会舆论的影响,陪审团是否能作出公正的审判,是一个问题。目前,陪审团的组成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根据规则,陪审员必须保持中立,与案件不存在关联,但几乎所有民众都对医疗保险体系不满,同情路易吉的遭遇,所以本案面临着难以挑选适格陪审员的难题。

另一个有趣的点,是联邦检察官是否会指控路易吉死刑?在美国,死刑的适用受到极为严格的限制。联邦检察官如果要指控死刑,需先经过一个内部的审批流程。检察官需将案件呈报到司法部,由司法部一个专门负责审查死刑案件的部门(Capital Case Unit)进行审查。该部门由资深律师组成,必要时还会寻求外部专家(如心理咨询师、社工等)的意见。审查后,向司法部长提出意见,司法部长需给出书面同意,地方检察官才能指控死刑。

但不利的是,特朗普近期出台的政策可能会对路易吉造成影响。据路易吉的律师了解,联邦检察官仍然在考虑是否指控路易吉死刑。然而,就在4天前,220日,特朗普一份“恢复死刑”的行政令,明确指示司法部,在合适的联邦案件中应积极追求死刑判决。这可能会对联邦检察官起到较大的指导作用,路易吉有可能会在政策的影响下,被指控死刑。

目前,路易吉的辩护律师没有透露最终的辩护方向,21日的庭审中,律师对案件证据收集的合法性提出了异议,认为路易吉被捕时存在“严重的搜查和扣押问题”,并且请求排除部分证据。这和著名的辛普森案有些类似,在程序合法性上辩护。

路易吉案将成为美国的一个典型案例,它将体现民众朴素的正义观和法律之间的冲突,如何公正地评判是非善恶?我们拭目以待。

ENGLISH